春回大地,萬物競發。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
字字句句,讓深耕制造業30多年的住魯全國人大代表胡淑娥、王欽峰振奮不已。3月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們不約而同表示:“備受鼓舞,極大地提振了我們奮斗的信心?!?/p>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山東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后三次到山東考察調研,對山東高質量發展把脈領航,寄予厚望。
在科學指引下,山東的發展方式已實現脫胎換骨式的“蝶變”,正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勇闖新路。
位于山東濰坊的濰柴集團總裝車間,機器人在流水線上裝配發動機。新華社圖
轉方式調結構,山東“涅槃”新生
發展,是亙古不變的命題。作為中國第三經濟大省,山東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對于全國大局而言,山東發展的成色和貢獻度至關重要。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山東視察,希望山東銳意改革,敢創新路,明確要求山東努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山東視察時指出,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是否能過坎的關鍵,強調要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指引下,自2018年以來,山東果斷“騰籠換鳥”,不斷調結構、轉方式,掀起轟轟烈烈的新舊動能轉換,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5年來,山東持續做好存量優化的“減法”,累計關?!吧y污”企業11萬家,化工園區由199家壓減到84家,壓減精鋼產能1840萬噸、電解鋁321萬噸、煉油產能2201萬噸,分別占全國的10%、50%、70%。同時,做好增量發展的“加法”,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6.7萬個;加快培育“十強”優勢產業,集中打造11條世界級產業鏈、200家以上產業生態主導型“鏈主”企業,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千億級、萬億級增長引擎。
“新舊動能轉換賦予了傳統產業新的生命,踐行新發展理念,傳統產業也可以升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技術專家胡淑娥告訴記者,作為山東最大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山鋼日照公司承載的是山東鋼鐵產業調整任務,目標是建設安全智能高效綠色高端鋼鐵強企。近幾年累計環保投入超過70億元,是全國第五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A級鋼鐵企業,也是山東省目前唯一一家長流程鋼鐵環??冃級企業,實現了廢氣超低排、廢水零排放、固廢不出廠。
全國人大代表胡淑娥(中)與同事探討技術問題
在胡淑娥看來,踐行新的發展理念,高耗能企業已不是傳統印象中的樣子,現代化鋼廠開發的是綠色高端產品。比如,她主導研制的1200MPa級以上超高強鋼,已成為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
頂住陣痛,山東發展路徑的轉型已帶來底色之變。5年來,山東產業結構轉型蝶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8.3%;“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增至32.9%,數字經濟規模增長40%以上。
發展方式轉變,經濟韌性凸顯。面對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5年來,山東綜合經濟實力依然顯著躍升,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上兩個萬億大臺階。2020年和2021年兩年經濟平均增長5.9%,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2022年,山東GDP在全國經濟總量前五省份中增速第一。這背后,山東規上工業企業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超20%。
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山東已奮力蹚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新動能主導的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在此基礎上,去年,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花落”山東。從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山東高質量發展開啟新篇章。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劉德軍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產業結構重,過去這5年主要在追趕,不斷轉型調結構。如今,在綠色低碳領域,山東開始嘗試領跑。
眼下,山東仍在著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朝著“十年塑成優勢”的目標奮進。按照《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到2025年,山東“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40%。屆時,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將更加凸顯。
推動制造業邁向高端,塑強產業“脊梁”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绷暯娇倳洀娬{,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制造業?!拔覀冞€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們高質量發展要體現在這里?!?/p>
就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而言,實體經濟至關重要,可謂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而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
山東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省和制造業大省,100多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40余種產品居全國首位。2021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營收達10.2萬億元,居全國第三,其中,制造業實現9.2萬億元。2022年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28.6%,山東實體經濟根基更加牢固。
多年來,“大象經濟”成為很多人對山東的印象。其實,山東經濟的專、精、特、新特性正逐步匯聚成勢。尤其是眾多制造業單項冠軍的崛起,讓山東經濟“優”“強”的底色愈加厚重。目前,山東累計培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6家,數量居全國第二;362家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被評為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居全國第三。山東已有7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戰略性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143個“雁陣形”產業集群總規模達7.3萬億元,217家領軍企業總規模達2.7萬億元。
豪邁集團生產車間
全國人大代表王欽峰所在的山東豪邁集團就是我國首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長期從事研發制造,王欽峰深刻感受到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所在的豪邁集團自成立以來,已在輪胎模具、氣門芯、風電變速箱、海底采油設備等多個領域成為世界“隱形冠軍”。這些年,豪邁邁向中高端的步伐從未停歇。
“數控機床是工業母機,高端機床堪比芯片產業的光刻機,關乎著國家戰略安全,是大國制造的堅實支撐。目前國內高端機床面臨著一些‘卡脖子’技術。多年來,我們以十年磨一劍的意志,攻克了部分‘卡脖子’技術。比如,自主研發成功了五軸核心部件‘直驅搖籃轉臺’,已適配國產華中數控操作系統,產品性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國產化率100%,目前正在加快實現系列化的替代進口?!蓖鯕J峰告訴記者,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豪邁集團仍在加快高端產品的研發。
全國人大代表王欽峰(中)與同事探討業務
對高端化的持續追求,造就了豪邁集團持續快速的發展。3月7日,記者從豪邁集團了解到,目前,豪邁訂單爆滿,不少車間已進入高負荷的火熱生產狀態,其中,多晶硅行業多個客戶的單一訂單過億元,部分產品訂單將持續加工至7月底完工發貨。面對火爆的海工及化工市場,基于過硬的綜合競爭力,截至目前,豪邁油氣裝備事業部2023年在手訂單約18億元,未來3至5年,他們的目標已瞄準80億元。
豪邁集團的發展,可謂山東制造業的縮影。近年來,山東先進制造業發展可圈可點。高熱效率柴油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深藍1號、雪蠟車、全國產深海3500米作業機器人、己二腈制備等一個個打破國外壟斷或填補國內空白的“大國重器”持續在山東涌現。
《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顯示,山東16個城市有13個登榜先進制造業百強市,與江蘇并列第一,可謂引領全國先進制造業發展。
今年,山東將堅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培育壯大“十強產業”,靶向突破新興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制造業強省,挺起山東“產業脊梁”。
按照計劃,到2025年,山東將初步建成先進制造業強省。屆時,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將達3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左右。
以新型工業化,加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新征程上,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山東奮進的方向。在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山東經濟奔跑的速度正以秒或分鐘為單位,比如,濰柴一號工廠總裝車間里,每85秒就有一臺柴油發動機下線;在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工廠,生產1片面膜只需0.4秒;在日照鋼鐵控股集團ESP生產線上,從鋼水到鋼卷生產線長度已由傳統的1000米縮短至193米,生產周期從3小時縮短至7分鐘,噸鋼能耗比傳統流程降低74%。
在山東福瑞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工廠,面膜生產實現自動化。
對于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性,胡淑娥體會很深。在山鋼日照公司,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都實現了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巡檢機器人、自動拆捆機器人、貼標機器人、連鑄機噴號機器人等均已投入應用,成效凸顯。
“智能化的提升,帶來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我們人均產鋼從1200噸提升至1617噸,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與此同時,能源消耗降低,噸鋼能耗518千克標準煤,遠低于國內通用的545千克標準煤?!焙缍鸶嬖V記者,在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過程中,基礎工業的面貌已發生變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推進,賦予了傳統產業新的生命力,高端化產品意味著高技術含量,帶來的是整體制造業全鏈條的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放眼全省,山東已培育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橙色云、藍海4個國家級“雙跨”平臺,數量居全國第三;12個工廠入圍首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1個場景入圍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入圍總數全國第一。比如,卡奧斯海智造賦能宏馬機械,助其運維成本下降20%,產品質量提升5%,能耗成本下降10%。在浪潮云洲數字化技術助力下,經過智能化改造后,平陰玫瑰收花效率提升80%,加工效率提升40%,加工良品率提升13%。
在青島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機器人正在作業。
在海爾卡奧斯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海琴看來,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等于裝上了一個數字經濟的引擎,讓企業有一個新的動能新的動力去發展?!皵底只苿訕I績增長?!敝x海琴告訴記者,2022年,海爾卡奧斯共賦能4500家企業,實現300億元新增產值。
通過持續的工業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山東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指數達到80.3,居全國首位;數字化效益規模7877億元,居全國第三。
智能化、數字化推進過程中,山東產業綠色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山東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制造名單項目已達567個,其中綠色工廠223家,數量居全國前列。
綠色低碳的理念早已傳導到最初的產品研發設計階段。3月7日,中國重汽集團應用工程開發中心專用車設計部副主任劉希平告訴記者,如何把車做到競爭力最強最優是他們的追求,在這個過程中,產品油耗在降低,熱效率在不斷提升,燃料也在不斷變化,原來是常規的汽油、柴油,現在轉變為氫燃料、純電等。
按照“工賦山東”計劃,山東將在3年內轉型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萬家以上,每年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工廠。到2025年,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小燈塔”企業400家左右,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比例達到45%左右,引導更多制造業企業和產業集群向智能化轉變。力爭經過5年努力,山東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55%以上、達到5.5萬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達到10%左右,打造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痹谛掳l展理念指引下,沿著這些方向持續努力,相信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驅動下,山東經濟發展必將跑出加速度,中國式現代化的“山東實踐”將在全國引發更多共鳴。
來源:新黃河·濟南時報
責任編輯:周末 韓璐瑩
總平臺審核編輯:耿晨